日本中文字幕在视频|人妻中文无码就熟专区|日本文字幕a∨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成人免费|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影院|欧美精品免费线视频观看视频|亚洲 欧美 综合 另类 中字

文獻中心

沙棘簡介及種植綜合技術

 
<<< 沙棘簡介 >>>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大約經(jīng)歷了二億多年的歲月,在生存競爭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特別是經(jīng)歷過第四紀冰川和間冰期的反復洗禮,因而具備了喜光、耐干旱、耐脊薄、耐酷暑(+50攝氏度)、耐嚴寒(-50攝氏度)的特點,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為了適應惡劣的生存外部環(huán)境,體內(nèi)獲得了目前發(fā)現(xiàn)的所有天然維生素,3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20多種氨基酸,20多種微量元素,10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生物堿、甾類、萜類、磷脂類等200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同時大自然還賦予了這些活性物質(zhì)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配伍機制及超凡的抗逆性,這些正好與人體的需要吻合,因此使沙棘具有神奇的藥效。
沙棘被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錢正英稱為"神秘果",許多中外專家譽為“維生素寶庫”。
1、增強免疫機能作用
    沙棘提取物中的SOD的含量比公認的人參、越桔、桑葉等還高,活性更強,抗氧作用顯著,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和抗疲勞能力,具有抗腫瘤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2、抗腫瘤等疾病的作用
  沙棘提取物及油的抗癌療效除去其通過免疫機制或其他途徑所引起的作用外,還有直接的抑制癌細胞生長及阻斷致癌因素的作用。并可減輕癌癥放療和化療引起的多種不良反映,促進正常細胞再生。
3、對燒傷、刀傷創(chuàng)傷的治療作用
  沙棘提取物及油對各種炎癥引起的激烈疼痛有很強的消炎鎮(zhèn)痛療效。對刀傷、創(chuàng)傷的治療有效率100%,對燒傷、燙傷的治愈率為99%,同時,還對輻射燒傷具有保護作用。
  4、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作用沙棘含有多種生化活性物質(zhì),有調(diào)整血壓、預防高血壓及中風,緩解心絞痛的發(fā)作,防治冠壯動脈硬化癥,保護機制特別是大腦不受來自自身新陳代謝或來自周圍環(huán)境中紫外線、放射線、香煙及汽車廢氣氧化劑的氧化。
5、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作用
沙棘總黃酮的主要成分是異鼠李素,槲皮素,該成份已用于治療氣管炎,總有效率達98.3%,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
6、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作用
沙棘提取物和油中的類脂化合物成份,對多種實驗性潰瘍模型,如利血平引起的胃潰瘍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沙棘浸出物對抑制胃潰瘍的愈合過程起很大作用,同時還可以治療腸道的各種炎癥,痢疾,直腸炎等,對返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有效率為94%。
總之,它具有消炎、止痛、殺菌、促進組織再生,對皮膚、粘膜具有特殊的修復作用,抗輻射、抗癌變、抗衰老、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緩解動脈硬化,預防心腦疾病,因而它是一種純天然的廣譜綜合治療劑。
 
<<<沙棘的生物學特性>>>
 
    沙棘是陽性樹種 ,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長,但對郁閉度大的林區(qū)不能適應。沙棘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很嚴格,在粟鈣土、灰鈣土、棕鈣土、草甸土、黑護土上都有分布,在礫石土、輕度鹽堿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巖和半石半土地區(qū)也可以生長但不喜過于粘重的土壤。
  沙棘對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應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屬河漫灘地、丘陵溝谷等地亦可生長,但不喜積水。沙棘對溫度要求不很嚴格,極端最低溫度可達—50℃,極端最高溫度可達50℃,年日照時數(shù)1500~3300小時。
  沙棘幼苗期比較嬌嫩,畏強光、高溫和曝曬,也畏積水。但一旦苗根伸展開來,則適應性增強。5~8厘米高的1年生幼苗,可以安全越冬。沙棘生長從第二年起加速,第一次生長高峰在4—6年之間,此后生長轉(zhuǎn)緩。間隔4~6年,又出現(xiàn)第二個生長高峰。但不同地區(qū)因環(huán)境有別,生長高峰期也有不同,如祁連山地區(qū)第一次生長高峰期在8—10年間,間隔8~10年出現(xiàn)第二個生長高峰期。
  沙棘根系發(fā)達,須根較多。據(jù)余文涌等調(diào)查,樹高 1.52米,地徑3厘米的植株。有主根 1條,長 1.2米;側(cè)根 27條,總長 20米 須根 316條,總長 45.34米;毛根 89條??傞L 2.01米;各種根總共 433條,長 68.5米。沙棘根系有放線菌形成的根瘤。據(jù)測定,單個根瘤體積一般為0.3厘米3,有的達 4.5厘米。3.5年生沙棘林,30厘米長的根有菌體34個,在1立方米的體積內(nèi),有根瘤100~140個。
沙棘通常3年生開始結果,至5年生時進人盛果期,大約維持4~5年,往后枝條部分干枯,內(nèi)膛空虛,樹勢轉(zhuǎn)弱。待隔3年左右,枝條更新,樹勢轉(zhuǎn)旺,又可迎來新的結果盛期。沙棘的單株產(chǎn)果量隨各地區(qū)條件不同變幅很大,在盛果期間株產(chǎn)2~5千克。經(jīng)人工選育的優(yōu)良品種可達20千克以上。沙棘樹的壽命在不同地區(qū)不同環(huán)境下,變動幅度也很大。在有些地區(qū),樹齡20多年就因多種原因而枯死;在有些地區(qū),樹齡可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沙棘及其育苗技術>>>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等,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分布很廣,歐洲、亞洲均有分布。國內(nèi)產(chǎn)于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甘肅、陜西、青海、寧夏、新疆以及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20個省區(qū)。
1 經(jīng)濟價值
  沙棘根系發(fā)達,萌芽力和萌蘗力很強,枝葉茂密,是營造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的先鋒樹種,可用作營造護坡林、溝頭防護林、溝底防沖、護岸林、護庫林、護堤林、護壩林和薪炭林、飼料林等,在生態(tài)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沙棘果有著十分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
1.1 沙棘果的營養(yǎng)價值
  沙棘果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有脂肪、蛋白質(zhì)、糖類、鹽類和維生素,并且含量豐富。
1.2 沙棘的藥用價值
  沙棘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吨兴幋笞值洹酚涊d,沙棘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寬胸、補脾健胃、生津止渴、清熱止瀉之效,同時對多種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1.3 沙棘的飼料價值
  通過沙棘與其它常規(guī)飼料營養(yǎng)價值的對比,綜合國內(nèi)有關單位對甘肅渭源[1]、鎮(zhèn)原[2],寧夏彭陽[3],山西岢嵐、吉縣[4],四川小金[5]等地的研究資料,得到了沙棘葉片、種子、果渣營養(yǎng)成分的平均值,并選用了常見的15種青綠飼草、葉粉、粟類、豆類等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1)沙棘種子粗蛋白含量僅次于大豆、蠶豆;葉片含量也僅次于3種豆類。2)沙棘葉片、種子、果渣粗纖維含量較高。3)沙棘果渣、葉片賴氨酸含量較高,比3種豆類及槐葉粉低,但高于其它對比材料。4)蛋氨酸+胱氨酸含量以大豆含量最高,沙棘種子低于蠶豆而位居第3;但沙棘果渣的含量很低,與胡蘿卜相同,位居倒數(shù)第1。5)鈣以槐葉粉含量最高,苜蓿干草次之,沙棘葉片位居第3。6)磷以大豆含量最高,蠶豆次之,而沙棘種子、豌豆并列第3。
2 生物學特性
  沙棘第1~2年生長緩慢,4~6年生長較快,以后生長漸慢。栽培4~5年開花結實,10~15年為盛果期,30年以后開始衰退。每年3~4月開花,果實8~10月成熟,成熟后的果實不易自然脫落,可宿存至第2年的3月份。沙棘喜光性強,能適應庇蔭和潮濕土地,可生于疏林下或陰坡,尤其以陰坡濕地生長最為茂盛。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強,抗寒、抗風沙,并耐干旱和高溫,在-50℃的嚴寒地區(qū)也可安全越冬;夏季不畏酷熱,在地面60℃的高溫下也不致枯死。沙棘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堿,耐水濕,更耐干旱瘠薄??稍谑|(zhì)山地、丘陵,以及黃土高原的塬峁、陽坡、陰坡、階地、沙地和平原、河岸、溝谷、低濕地、河漫地、洪積扇和低鹽漬土地生長。沙棘根生有根瘤,生長過程中,在最干旱、最瘠薄的地力條件下,也能產(chǎn)生大量的根瘤菌。
3 果實采收與貯藏
3.1 采收果實
  沙棘果實較難采收,一般方法有兩種。
3.1.1 凍打采集冬季沙棘果實凍結以后,選擇冷天早晨,先將樹冠下進行清理,然后鋪放布單或塑料薄膜等,用竹竿或較輕的木棍敲打果枝,因果柄受凍后很易脫落,將果實震落收集?;蛳扔?50~2500mg/L的乙烯利噴灑結果枝,能使果實的附著力減弱30%~70%。采后的果實帶回放在容器中將其搗碎,加水攪拌沖洗,使果肉浮出,過濾雜物,晾干后得純凈種子,即可貯藏。
3.1.2 剪枝采集用鐮刀或剪枝剪剪取附有果實的小枝,不剪大枝,以免沙棘資源遭到破壞,也可結合整枝、砍柴、平茬時采集。將果枝剪下收集起來,放在場院里,用木棍敲打果實,使果實脫落后收集起來,然后用碾子將果實碾過,放在清水中浸泡1晝夜,揉去果皮、果肉,再用清水淘洗1遍,除去雜質(zhì),撈出種子,晾干貯藏。上述采集法應注意因利用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需要利用沙棘果加工食品、飲料等,就不應搗爛果實;另外采取時間對果實營養(yǎng)成分含量有很大影響,如為獲得維生素高的產(chǎn)品,應當在果實成熟期(果皮橙黃色,種子黑褐色)的秋季采果;如以生產(chǎn)沙棘油和提取胡蘿卜素以及播種的種子為主,則可以在生理成熟期采果。
3.2 種子貯藏
  沙棘種子一般是冬季采集,第2年春季播種,所以必須進行越冬貯藏,貯藏時將干燥的種子裝入麻袋、缸等容器中,將麻袋或容器放在消過毒的低溫(最好在0~5℃之間)、干燥、通風的倉庫里或普通的房屋里,室內(nèi)溫度不得有急劇變化。貯藏期間要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發(fā)熱、潮濕、發(fā)霉時,應及時晾曬,同時注意蟲害、鼠害和鳥獸危害,以保種子質(zhì)量。沙棘種子在適宜條件下,連續(xù)貯藏2~3年不會失去發(fā)芽力,但保存3年以后,其發(fā)芽率會逐漸下降。
4 苗木的培育
  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播種育苗、扦插育苗和插根育苗等多種。
4.1 育苗前的準備
  工作育苗前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選擇育苗地。(2)整地。(3)施肥。施肥時間應在第2年結合春耕進行,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37500~60000kg/hm2,或施坑塘泥150.0~187.5t/hm2,再加磷酸二銨188~225kg/hm2作為底肥效果最好,施10cm深左右為宜。最好集中施用,如做壟時施于壟底,做床時按行施,但要注意將肥料和土摻均勻,以免燒根影響出苗。(4)做床。做床時間:在干旱多風地區(qū),春季育苗,一般在播種前3~5d把床做好。做床方法:根據(jù)氣候土壤條件的不同,可采用高床低床或弓形床。高床適用于雨量較多和排水不良的地區(qū),低床適用于降水量較少的干旱地區(qū),弓形床便于地膜覆蓋。
4.2 育苗方法
4.2.1 播種育苗法
4.2.1.1 選種 播前要精選種子,選擇沙棘種子應注意種子要新鮮,沒有病蟲害。
4.2.1.2 播種季節(jié) 沙棘播種,在春、夏、秋三季均可,但以春季為宜。春季在土層5cm深處溫度達9~10℃時,沙棘種子就可以發(fā)芽,以土溫14~16℃時播種最為適宜。秋季播種,一般要晚,以防種子發(fā)芽易遭霜害。秋季播種不需要催芽,只播干種子。
4.2.1.3 播種量 一般播種量60kg/hm2,可產(chǎn)成苗82.5萬株/hm2左右,播種量以52.5~67.5kg/hm2為宜。
4.2.1.4 種子催芽 沙棘播種前應做好浸種催芽。催芽時先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2h,然后再進行催芽處理。主要方法為混沙處理:用40~60℃的溫水,浸泡1~2晝夜撈出,按1∶3的比例混入濕沙,堆放在背風向陽處,用塑料薄膜或蘆葦席草簾等物覆蓋增溫,保持一定溫度,播前5~6d,每隔1d翻動1次,以后每天翻動1次,約有10~15d,當30%~40%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或直接裝入麻袋,置于背風向陽處或熱炕上,每天翻動1~2次,并用冷水淘洗一次,保持一定溫度,經(jīng)過5~6d,當有30%~40%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
4.2.1.5 播種方法 為利于苗木生長和便于管理,沙棘應采取大行距、寬播幅播種,一般播種行距20~25cm,播幅寬10~15cm,溝底要平,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播幅內(nèi),覆細沙土2.0~2.5cm,稍加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接觸。若春季播種時土壤干燥,播種前滿足底水,待土壤干燥后再將床面整平,然后播種,或邊開溝邊播種,然后覆土以保墑情。為防止土壤干旱或雨后板結,播種后覆蓋一層草,當幼苗全部出土后再分期去掉,以免小苗過嫩發(fā)生日灼。春季播種后,要經(jīng)常噴水保濕,約5~7d即可大部分出土,15d以后可出齊全苗。秋季播種必須用發(fā)芽能力強的種子,幼苗多半在第2年的4月份出苗,比春季播種早出苗10~14d,且發(fā)芽整齊。
4.2.2 扦插育苗法該方法能夠大量繁育優(yōu)良品種,且速度快,質(zhì)量好。
4.2.2.1 扦插時間 春秋兩季均可,但以春季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寒冷地區(qū)可推遲到4月下旬)為宜。扦插時應注意區(qū)分真假沙棘。
4.2.2.2 采集插穗 分2種:第1種是嫩枝采集。在品種純正的母樹上,采集樹冠光照部位生長居中的1~2年生枝條,一般采取第1輪分生的新枝,枝條向長度生長的初期和最盛期,生根效果最好。采集于夏季6月,日平均氣溫不低于12~15℃時開始,在清晨剪取半木質(zhì)化的新梢,插穗長10~12cm。帶梢部的插穗不必去掉未成熟的梢部,帶生長點的插穗長13~15cm,側(cè)枝也無須剪除。這樣插穗會很快生根,并能很快生長。插條采下后馬上浸濕并留3~4片葉,把下部葉片剪去,置于背陰處,并噴水濕潤和用濕麻袋蓋好。扦插之前,用快刀將基部削成馬耳形新茬,上頭剪平,使插穗上切面比芽高3~4mm,下切面則要低4~5mm,切面要平滑,然后分類打捆,每捆25~50根,用橡皮圈捆成捆。第2種是硬枝采集。春秋兩季均可采集,但秋季采條較好。春季3~4月份在母樹樹冠的結實區(qū)剪取健壯光滑發(fā)綠的2~3年生枝條下部,粗0.5~1.0cm,截取15~20cm長的插穗(方法同第1種),捆成50~100根的捆。應注意兩種采集插穗的方法中,雌株插條應為90%,雄株插條應為10%。
4.2.2.3 扦插方法 分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2種。嫩枝扦插法:采用塑料大棚的扦插苗床,必須精細整地做床,然后開溝,按株行距3cm×7cm,插深2.5~3.0cm,470根/m2插穗,插后馬上大量噴水;也可不做床,只整平床面,在塑料棚內(nèi)采用營養(yǎng)杯進行嫩枝扦插育苗。插穗生根發(fā)芽后移到苗圃地里繼續(xù)培養(yǎng),株行距為25cm×70cm。硬枝扦插育苗法:早春在整好的苗床里,采用株行距20cm×30cm扦插,扦插深度為插穗的2/3,插后踩實澆水保濕。硬枝扦插育苗若在裸露地,扦插后應設置遮蔭棚。當插條生長到8~12cm時,再將遮蔭棚逐漸拆除。
4.2.3 插根育苗
  在野生沙棘林多的地方可以采用挖取苗根的方法來進行快速育苗。
4.2.3.1 選擇苗根 一般以在4~6年速生期的母樹根上,選取2~3年生1cm粗的水平苗根為好。
4.2.3.2 挖根時間與方法 在秋末至春分樹液停止流動期間挖根,春季育苗在2~3月份挖取苗根為好。挖根應在母樹基部1m以外,只挖取筷子粗或手指粗的側(cè)根,用利剪剪斷,勿用手硬拔。每株母樹只宜挖取幾條根,挖取過多則會影響母樹的生長。
4.2.3.3 苗根的處理與貯藏 秋季挖取根苗剪成15~20cm的根段(方法同前面的插穗),把苗根粗頭和細頭統(tǒng)一排放,且勿顛倒,然后每100根捆成一捆沙藏,沙藏時窖內(nèi)溫度保持在0~5℃之間。
4.2.3.4 插根時間與方法 插根時間與規(guī)格同上述插穗,采用冬季貯藏的苗根,翌年春季育苗前,應先在清水中浸泡3~4d。春季挖根浸泡1晝夜即可,插根時苗根上端朝上,直插、斜插均可。旱地苗圃應直播。苗根放入孔內(nèi),上端應與地面齊平。
原作者: 白建軍; 王鵬俠; 周成平; 潘 鑫
來 源: 甘肅林業(yè)科技
 
<<<沙棘的栽培>>>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屬胡頹子科沙棘屬,是具有共生固氮能力的落葉灌木。植株高達3米至10米,具粗壯棘刺,幼枝密被褐銹色鱗片。葉互生或近對生,長2厘米至6厘米,寬0.4厘米至1.2厘米,兩端鈍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鱗片?;ǖS色,花小,雌雄異株,花期3月至4月。果實近于球形,橙黃色或紅色,果實成熟期9月至10月。
沙棘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我國的西北、華北、東北、西南地區(qū)均有大面積的栽培。
  一、沙棘的應用價值
  沙棘根系發(fā)達,萌蘗力強,一般水平根幅4米至10米,主根最深可達2米多。是西北和華北地區(qū)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好樹種,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生長快的特點。
  沙棘花是良好的密源,沙棘果可食,可提取沙棘油,其果和葉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二、沙棘的繁殖與栽培管理
 ?。保臣捎梅N子、萌蘗、硬枝扦插、嫩枝扦插等到方法繁殖。
  種子育苗:用40℃至60℃溫水浸種24個小時至28個小時,溫水可放2‰高錳酸鉀進行種子消毒處理,浸好后撈出再混入河沙催芽,待有1/3的種子裂嘴,即可播種。每畝10斤左右播量,采用條播,行距25厘米至30厘米,種子覆土2厘米。播前圃地要施足底肥,灌足底水,畦地平整,播后要保持床面土壤濕潤。
  根蘗繁殖:在載植當年選擇1年至2年生發(fā)育良好的根蘗條,在距樹干10厘米至20厘米處將根切斷,分別標上雌或雄株標記。成活后移入定植地栽培。
硬枝扦插:在早春,選當年生健壯、無病蟲害、完全木質(zhì)化的插條,插條長15厘米至20厘 米,粗0.5厘米至1厘米,保持3個至4個飽芽,剪后按50條至100條成捆,浸泡24個至48個小時,只浸根部3厘米至4厘米。為了促進生根,可用ABT1號生態(tài)平衡根粉50ppm至100ppm,浸泡10個至24個小時,浸后立即扦插,床溫保持25至28,哇透水,以后保持床土濕潤,苗高15厘米至20厘米,煉苗7天至10天,移入苗圃地或定植地培育。
  嫩枝扦插:在6月至月份,選擇生長、結果好的母樹,采條。條長12厘米至多厘米,粗0.5厘米至1厘米,只帶頂葉,其他葉片摘除,浸入ABT生根粉,浸后插入塑料大棚或溫室內(nèi),遮蔭管理。當苗高15厘米至20厘米,煉苗7天至10天后,移入苗圃地假植管理,秋天或明春進行定植。
  2.栽培管理
  沙棘栽植密度隨品種的樹勢強弱而定,便于機械化撫育。為了授粉,在栽植應采取一行純雌株,一行雌雄混合交替定植。定植應整好地,挖好坑,有條件的地方施入底肥,栽后立即灌好扎根水,灌水后用土封好裂縫。
結果前4年,每年應中耕除草,有條件的地方,雨季施些尿素。每年春季進行疏剪,清除多余的干枯枝、病蟲枝,改善樹體光照。沙棘病蟲害較少,發(fā)現(xiàn)病蟲危害應及時布噴農(nóng)藥。通過加強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沙棘 的利用價值。
 
<<<沙棘造林技術>>>
 
沙棘適應性強,抗嚴旱、風沙、耐水濕和鹽堿,有根瘤菌,改土作用強,生長較快,根系發(fā)達主根淺,萌蘗性極強,其枝葉是優(yōu)良飼料,其果實營養(yǎng)豐富,可加工醫(yī)療保建產(chǎn)品。
(一)育苗技術
以播種育苗為主,選用灌溉條件的沙壤土作育苗地,忌粘重土壤。春季4月下旬至五月初播種,播前進行全面整地,施足底肥,作床灌足底水,種子用40-60℃溫水浸泡一晝夜后和細沙以1:3的比例拌勻平鋪在背風向陽地處理種子,待有30-40%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種子覆土一般1-2厘米即可,條播行距25厘米,每畝播種量10-12斤。一年生幼苗要灌水4-5次,及時松土除草,6月份追施尿素一次,每畝5-10公斤。
(二)造林技術
采用一年生苗植苗造林,在干旱荒坡要做好提前整地和蓄水保墑工程,春秋季均可造林。春季要適時早栽,土壤解凍20-30厘米就可進行栽植,株行距防護林,薪炭林為1×3米或1×2米,以產(chǎn)果為目的沙棘林,株行距為2×4米。
(三)經(jīng)營管理
1、平茬更新
“黑刺不砍不長”,平茬可在造林后5-7年開始,間隔期以4-6年為宜早春土壤未解凍前平茬最好。一般采用“片砍”方式,茬口盡量降低,保持平滑不裂。
2、采收果實
冬天,沙棘果實凍硬,剪取果枝摘取或石樹下鋪塑料布等,輕輕搖枝,使果實脫落,收集地下果實,不能采取砍結果樹收集果實的殺雞取蛋方式,也不能破壞母樹采收果實。
改造沙棘天然林
我國有大面積天然沙棘林,但都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產(chǎn)果量很低。為充分發(fā)揮天然沙棘林的經(jīng)濟效益,可以實施一些改造措施。天然林改造的對象不是立地條件不良、降水稀少、林況不佳的林子。只有對那些立地條件優(yōu)越、樹齡處于成林和成熟階段、林相完整、有改造價值和社會經(jīng)濟需求時,才能實施天然林改造工作。
天然林改造的方式,要因地因林而異??傮w上,有以下選擇:
擇伐疏伐改造 適用于林分密度大,雌株占優(yōu)勢的沙棘林。作業(yè)時根除過密的沙棘(尤其是雄株)和雜灌木,使之通風透光,擴大雌株在要分內(nèi)所占的比例,從而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果量。疏伐強度,一般應使林分的郁閉度不低于0.5。
帶狀疏伐改造 適用對象同前,但此法通常在機械作業(yè)時采用。作業(yè)時施行帶狀伐除,伐帶寬度3米左右,保留帶寬度2米左右。帶狀疏伐改造也以通風透光為目的,可提高單位面積結實量,采摘運輸果實也較前者方便。但在控制雌雄株比例上,不如擇伐疏伐改造效果好。
復壯更新 適用對象是樹齡較大、結實量明顯下降的林子。具體做法可為平茬或截干,促其萌蘗或萌生新枝,以恢復樹勢,增加果實產(chǎn)量。
經(jīng)有關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改造的天然沙棘林,改善了林地通風透光條件,增加了光照強度,提高了土壤溫度,調(diào)整了雌雄株比例,從而促進生長,樹冠體積成倍增加,明顯地提高果實量。改造后4年,帶狀間伐區(qū)的產(chǎn)果量是對照林區(qū)的6倍,疏伐區(qū)的產(chǎn)果量是對照林區(qū)的10倍。
 
<<<沙棘病蟲害及防治>>>
 
據(jù)資料記載,沙棘蟲害約有50多種,沙棘病害也有30多種。但這些病蟲害只有在大發(fā)生時才能造成危害。
一、主要害蟲及防治
1.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Sp.)
沙棘木蠹蛾以幼蟲為害沙棘枝干和根部。初期幼蟲常十幾頭至幾十頭群集樹干,為害樹皮,鉆入樹干內(nèi)部,后期轉(zhuǎn)移到根部蛀食。嚴重時沙棘根部被蛀空,致使植株逐漸腐朽干枯死亡。沙棘木蠹蛾是內(nèi)蒙古地區(qū)對沙棘為害最大的害蟲之一。特別是在干旱年份或干旱的立地條件下為害尤為嚴重。據(jù)內(nèi)蒙古林科院保護室1986年調(diào)查,烏蘭察布盟部分沙棘天然林中,受該蟲為害,平均受害率占23.8%,其中由此造成沙棘死亡率為26.7%。干旱陽坡沙棘受害率高達36.7%。丘陵陰坡和沙灘地上生長的沙棘受害率分別為11.7%和8.7%。
沙棘木蠹蛾生活周期長,幼蟲發(fā)育期也長。一般4年發(fā)生一代,跨5個年度,齡期達13齡,蟲體增長幅度大。每年6月老熟幼蟲鉆出蟲道,在附近土壤內(nèi)結繭化蛹。6月末7月初開始羽化,7月中旬達到盛期,在蟲道口與樹皮傷疤處產(chǎn)卵,卵成塊狀。10月上旬以幼蟲形式在沙棘樹干或根部的蟲道內(nèi)越冬。該蟲在取食期,幼蟲有從蟲道向樹干外排泄出木屑的習性,比較易發(fā)現(xiàn)和識別。
到目前為止,沙棘木蠹蛾的防治,還沒有較理想的方法。多數(shù)情況下是結合砍取薪材,擇伐感蟲植株,或全面平茬,除蟲復壯。在種植園內(nèi),如有大量發(fā)生,可利用沙棘木蠹蛾有較強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
 
2.紅緣天牛(Asias   haloldendri   pallas)
紅緣天牛是內(nèi)蒙古地區(qū)對沙棘為害極為嚴重的蛀干害蟲。據(jù)調(diào)查,在烏蘭察布盟沙棘產(chǎn)區(qū),沙棘林內(nèi)受該蟲為害株率26—81%。紅緣天牛以幼蟲蛀食沙棘枝干,對老齡沙棘或生長不良的沙棘為害更重。為害部位多在主干的中下部,對側(cè)枝為害較少。為害初期蟲道縱向延伸,在木質(zhì)部出現(xiàn)柱形蟲道,隨著蟲口密度的增加,進而形成傾斜的環(huán)狀蟲道,蟲道發(fā)生交錯,樹皮環(huán)剝。植株經(jīng)多次感蟲后,主干幾乎全部被蛀空,嚴重破壞了沙棘養(yǎng)分水分的疏導組織,致使受害株初期表現(xiàn)為生長衰弱,到后期干枯死亡。
紅緣天牛在取食期也有向樹干外排泄木屑的習性,但排出物呈細粉沫狀,這是從外觀環(huán)境區(qū)別沙棘木蠹蛾的重要標志。
紅緣天牛2年發(fā)生1代,跨3個年度,幼蟲共5齡,世代發(fā)育整齊,每2年出現(xiàn)一次成蟲。幼蟲在樹干的蟲道中越冬。成蟲5月中、下旬羽化交尾產(chǎn)卵。其卵多產(chǎn)在沙棘主干或粗度2厘米以上的側(cè)枝基部的樹皮縫及傷疤處。雌蟲在產(chǎn)卵前有取食土壤的習性,以便在產(chǎn)卵后分泌出一層土色膠狀物,在卵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殼,保護卵正常發(fā)育和孵化。初孵幼蟲在卵殼內(nèi)度過3—4天之后,從殼內(nèi)出來取食沙棘的韌皮部。2齡幼蟲即進入木質(zhì)部為害,3齡幼蟲越冬。當年幼蟲蟲體較小,取食量不大,為害程度僅限于木質(zhì)部的邊材,次年蟲體大增,食量增加為暴食期,為害范圍從木質(zhì)部邊材進入心材。
紅緣天牛對沙棘的為害有選擇性,主要為害樹齡3年生以上的生長不良的沙棘。健壯的沙棘對該蟲有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在幼蟲侵入韌皮部的同時,沙棘可在被入侵部位分泌一種膠性泡沫,粘住幼蟲,使幼蟲難以進入木質(zhì)部。沙棘長勢越旺,分泌物越多,越不易受為害。長勢衰弱分泌能力差,為害機會多。
紅緣天牛的防治,主要是擇伐感蟲植株,最好是連根樁清除。伐除時間應在春季紅緣天牛產(chǎn)卵后,沙棘萌動前進行。平茬深度沿地表切根,或深入地表5厘米左右。伐除后及時將帶蟲沙棘運走,清除蟲源。
另外,紅緣天牛有兩種寄生蜂,一是齒姬蜂,一是蛀姬蜂。這兩種姬蜂都是紅緣天牛的天敵。被姬蜂寄生的天牛幼蟲,其組織營養(yǎng)逐漸消耗,到最后耗盡只剩下殘骸。
 
3.桑白介殼蟲
桑白介殼蟲發(fā)生時,幼蟲成群固定在沙棘枝干上,吸食汁液,使樹勢衰退,甚至萎縮干枯死亡。
桑白介殼蟲極易識別,在沙棘枝干上,只要發(fā)現(xiàn)有密集的白色蠟狀小點,就是桑白介殼蟲雌蟲的介殼。棉絮狀物即是雄蟲的介殼。雌介殼近圓形,長2—2.5毫米,背部隆起呈傘形,介殼上有一個黃褐色隆起的殼點。殼下雌蟲呈卵圓形,橙紅色,體長約1毫米。雄成蟲介殼白色,長約1毫米,長筒形,殼點橙黃色。幼蟲扁橢圓形,長約0.3毫米,六足爬行。
桑白介殼蟲1年發(fā)生2代,以受精雌蟲在枝干上越冬,5月在介殼下產(chǎn)卵并孵化。7月幼蟲變成蟲,產(chǎn)卵孵化,8月中、下旬出現(xiàn)第二代幼蟲,分散于樹枝為害。9月出現(xiàn)第二代成蟲,10月份開始受精成蟲在沙棘枝干上越冬。
桑白介殼蟲防治,可用50%的對硫磷乳劑,80%的敵敵畏乳劑,90%的敵百蟲晶體的1000—2000倍液,分三次噴殺。第一次在5月中旬雌成蟲產(chǎn)卵時,此時蟲體膨大,介殼邊緣發(fā)生裂縫,藥劑易從裂縫處滲入。第二次在幼蟲大量出殼時噴殺。第二次在8月下旬第二代幼蟲大量出現(xiàn)時噴殺。連續(xù)三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在冬季結合修剪,剪掉雌蟲密集的枝條,在種植園內(nèi)也是一種常用的防治方法。
 
4.舞毒蛾(Ocneria   dispar   Linnaeus)
舞毒蛾為雜食性食葉害蟲,為害沙棘和多種樹木。大量發(fā)生時樹葉可全部被食光,發(fā)生范圍遍及沙棘主要分布區(qū)。1986年內(nèi)蒙古林科院保護室在涼城縣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大面積的沙棘林樹葉和嫩枝被舞毒蛾吃光,遠遠望去,整個林分形如火燒。
舞毒蛾的生活史為一年1代,以卵越冬。卵多產(chǎn)在樹叉、土塊、石塊下面。春季在沙棘放葉時卵孵化為幼蟲,營養(yǎng)期2個月。初齡幼蟲蟲體較長,常吐絲下垂,借風力擴大為害,齡期4—5齡。7月間幼蟲在樹干、樹皮縫、枝叉處化蛹,8月羽化產(chǎn)卵,卵塊上有褐色茸毛覆蓋。
舞毒蛾大量發(fā)生時,可用50%的對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500—1000倍液噴霧防治。在沙棘種植園內(nèi),還可以利用舞毒蛾白天下樹潛伏的習性,在樹干上涂毒環(huán)。卵期用煤油瀝青(2∶1)的混合物涂抹卵塊。(插圖見中國蛾類圖鑒圖版51圖1177)
 
5.黃褐天幕毛蟲(Malacosoma   neustriatestacea   Motschulsky)
黃褐天幕毛蟲在沙棘林內(nèi)發(fā)生極為普遍,取食樹葉,嚴重時吃光樹葉,樹勢減退,造成大量落果。
黃褐天幕毛蟲又稱“頂針蟲”、“春粘蟲”。其生活史為一年一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孵化為幼蟲。幼齡幼蟲在樹叉上吐絲結網(wǎng),形成天幕,白天在天幕內(nèi)群棲,夜晚出來取食,老熟時開始分散,食量很大。6月中旬在卷葉或兩葉間結繭化蛹。7月成蟲羽化并交尾產(chǎn)卵,卵塊常掛于樹梢,灰白色,圓筒形,排成“頂針狀”卵環(huán)。
黃褐天幕毛蟲防治,可在幼蟲大發(fā)生時噴灑90%的敵百蟲晶體1000-2000倍液。在種植園內(nèi),于秋季用人工剪除沙棘上的卵塊,并予以燒掉。
 
6。沙棘實蠅(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  Kol.)
沙棘實蠅為害沙棘果實,是種植園內(nèi)最危險的害蟲,大發(fā)生時可使果實減產(chǎn)90%,沙棘實蠅在我國被列為檢疫害蟲。
沙棘實蠅一年發(fā)生一代,以蛹在表上層越冬,翌年6月至8月羽化。成蟲蠅黑色,體長4—5毫米,頭部黃色,有一對透明的腹翅,卵稍發(fā)黃色。在果皮上產(chǎn)卵,卵期為一周,幼蟲孵化后進入果實內(nèi),取食果肉。幼蟲期20天左右,老熟后到土壤表層以被膜作假繭,以蛹越冬。
沙棘實蠅在種植園大發(fā)生時,可用樂果60%可濕性粉劑,配制成4000—6000倍液,50%對硫磷2000-3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的1000—2000倍液,用這三種藥液噴霧防治幼蟲及成蟲均有效。
 
7。沙棘木虱(Psylla  hipphophaes  Frst)
沙棘木虱是一種葉部害蟲。在沙棘芽苞開放時幼蟲首先鉆入芽苞內(nèi)為害,隨著沙棘的萌動放葉,其幼蟲又轉(zhuǎn)移到葉子背面為害,吸吮葉汁,致使葉片扭曲發(fā)黃。
沙棘木虱蟲體長3毫米左右,初為淺綠色,后為淺棕色。幼蟲共5齡,一齡深棕色。6月初幼蟲變?nèi)粝x,翅尚未發(fā)育健全。6月末至7月初,翅膀長全變成蟲,8月中旬成蟲產(chǎn)卵。卵為白色或草黃色,牢牢固定在沙棘芽鱗基部。
沙棘木虱的防治,主要是在春季沙棘花芽萌動初期,噴射50%對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也可以用摻有肥皂水的硫酸煙堿溶液噴灑。
 
8。沙棘豆象
沙棘豆象為沙棘種實害蟲。幼蟲鉆進果實取食沙棘種仁,導致果實不能正常發(fā)育,種子質(zhì)量降低。有的地區(qū)沙棘種子受害率達20%左右。
沙棘豆象在10月上旬開始,以幼蟲形式越冬,翌年4—5月在土壤表層化蛹,6月出現(xiàn)成蟲。成蟲在果皮上產(chǎn)卵,幼蟲孵化后為白色,體長2—2.5毫米,頭紅褐色,無足靠節(jié)間收縮爬行。隨后鉆入果實內(nèi)。
為防治沙棘豆象蔓延,必須加強檢疫,凡受豆象為害的沙棘種子不予外調(diào)。已調(diào)入的種子入庫前或播種前用0.5—1.0%的食鹽水選種。撈出帶蟲種子并集中燒掉。
另外,在成蟲羽化期噴灑50%百治屠乳劑1000—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9.沙棘巢蛾(Gelechia   hippophaella   Schrk)
沙棘巢蛾主要為害沙棘,同時也為害其他樹木,是沙棘的食葉性害蟲之一。其幼蟲在沙棘芽孢含苞欲放期間繁殖,鉆入芽孢內(nèi),每條幼蟲破壞5個芽孢。隨著沙棘的放葉生長,稍后在嫩枝4—6個頂葉上吐絲作巢。在大發(fā)生年份,沙棘巢蛾會引起植株干縮,甚至全株死亡。
沙棘巢蛾幼蟲長14毫米,頭部灰綠帶棕色。幼蟲為害結束后便爬到沙棘根頸附近土壤表層作繭化蛹。7—8月初由蛹變成蛾,8—9月產(chǎn)卵于樹下部的樹皮內(nèi),以卵越冬。
沙棘巢蛾的防治,主要是沙棘芽苞開放初期用50%對蔬磷乳劑1500—2000倍液,或90%敵百蟲原藥500—1000倍液噴霧,可殺滅幼蟲。
 
二、主要病害及防治
1、沙棘干枯病
沙棘干枯病是一種苗圃和沙棘林均可發(fā)生的病害。幼苗發(fā)病其癥狀首先是葉片發(fā)黃,苗莖干枯,最后導致整株死亡。沙棘林或種植園內(nèi)沙棘植株發(fā)病,癥狀表現(xiàn)是樹干或枝條樹皮上出現(xiàn)許多細小的枯色突起物和縱向黑色凹痕,葉片脫落,枝干枯死。
發(fā)病原因,一種情況是感染了真菌或鐮刀菌,并且因土壤含氮素相對過多,樹株生長快,組織疏松,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另一種情況是外界養(yǎng)分、水分,通氣條件不良,造成生理失調(diào),導致沙棘干枯。造成沙棘干枯,后一種原因居多。
防治沙棘干枯病的發(fā)生,主要是加強撫育管理,增施磷、鉀肥料,抑制病原菌的活性。在苗期發(fā)生時,可用60—75%可濕性代森鋅500—1000倍液,在雨季前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xù)2—4次。還可用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的300—400倍液,每隔10—15天,連續(xù)噴灑2—3次。種植園栽培的沙棘,在行間間種禾本科牧草,也可減少干枯病的發(fā)生。
 
2.沙棘葉斑?。ˋlternaria   Sp.)
沙棘葉斑病是一種苗期病害,發(fā)病初期,葉片上有3—4個圓形病斑,隨后病斑逐漸擴大,葉片干枯并脫落。
防治葉斑病的發(fā)生,一般用50%可濕性退菌特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效果顯著。
 
3.沙棘銹病
沙棘銹病是一種苗期病害,為害1—3年生沙棘苗。發(fā)生時間多在6—8
月份。被害苗木癥狀是大量葉片發(fā)黃、干枯、植株矮化,葉片上的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多數(shù)匯合。發(fā)病初期病斑處輕微退綠,后變?yōu)楹稚?、銹色或暗褐色。
沙棘銹病主要是預防,在苗期6月份每隔15—20天噴一次波爾多液,連續(xù)2—3次,可以減少沙棘銹病的發(fā)生。
 
<<<沙棘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
 
沙棘不僅是我國三北地區(qū)重要的林木資源,也是沙棘適宜生長地區(qū)的生態(tài)建設、經(jīng)濟發(fā)展、群眾脫貧致富的生物資源。目前,我國現(xiàn)有沙棘面積140萬平方米,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20多年來,累計營造沙棘林60多萬平方米,盡管我國屬世界上最豐富的沙棘資源國,但由于沙棘資源分布不均,產(chǎn)量不高,沙棘實際利用率低下(沙棘果利用率不足10%)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沙棘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因此,加快沙棘發(fā)展建設速度,特別是改造和提高現(xiàn)有沙棘林的質(zhì)量,改良其品種,就成為沙棘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和首要任務。對現(xiàn)有沙棘林改造和提高,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對過密的沙棘林進行疏伐
通過對過密沙棘林進行疏伐,達到改善林內(nèi)光照和空氣條件,增加植株個體的營養(yǎng)面積,滿足沙棘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要求,提高其產(chǎn)量的目的。在沙棘重點分布區(qū)旬邑分別布設樣點,按照一定的距離成帶狀伐除沙棘天然林和保留天然林(伐樹寬度1.5m,保留寬度2m),同時,按照規(guī)定密度間伐一定數(shù)量的沙棘,設定試驗樣地各33hm2,與原有沙棘林作對照試驗。
調(diào)整雌雄株比例研究中主要是伐除過多雄株(以利用果實為主的林分),使雌株和雄株的比例保持在8:1或10:1,以改善保留雌株的生長環(huán)境,達到提高其結果能力的目的。在永壽縣分別采取8:1和10:1設樣地2平方米,與相同樣地面積作對照試驗。
伐除老化、枯死株和病蟲株伐除老化、枯死植株和病蟲株,改善林內(nèi)衛(wèi)生狀況,試驗采取按照一定的距離成帶狀伐除沙棘天然林和保留天然沙棘林(伐樹寬度1.5m,保留寬度2m),同時,按照規(guī)定密度間伐一定數(shù)量的沙棘(主要是伐除沙棘林地上的雄株),并伐除老化、枯死、弱株和病蟲株,在黃龍縣設定樣地各3.3平方米,與原有沙棘林對比試驗。
合理修剪,增強樹勢
通過對沙棘樹的合理修剪,以增強樹勢,達到提高結果量,增加單位面積的產(chǎn)量的目的。沙棘樹是否進行修剪或者修剪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沙棘果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目前,各地沙棘樹多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修剪就顯得尤為重要。修剪可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培育穩(wěn)固、圓滿、結實面大的樹型,調(diào)節(jié)結果和生長的關系,同時可減少枯衰和病蟲危害,增強樹勢,達到連年豐產(chǎn)的效果。
1.修剪的原則
1、因枝修剪,增強樹勢
幼樹易旺長,應注意緩和樹勢,一般應剪頂;成年樹枝葉過多,修剪應注意通風透光和小枝更新復壯;老樹樹勢衰退,應著重對弱樹助勢修剪,要保留結果枝,注意提高座果枝數(shù)。
2、因地修剪,增強結果
根據(jù)當?shù)氐牡貏荨⑼寥?、氣候條件和栽培水平進行合理修剪,在瘠薄的山地上采取小樹小叢樹形,適當重剪,提高單株群體產(chǎn)量;對土壤肥力較好、地形平坦、雨量適中,樹勢優(yōu)良的沙棘林,要適當采取大樹冠形,以利發(fā)揮生長和結果的優(yōu)勢。
3、長短結果,綜合考慮
修剪時既要考慮結果,又要考慮生長;既要高產(chǎn),又要穩(wěn)產(chǎn);以確保連年豐產(chǎn),并達到延緩樹勢衰老的目的。
2.修剪時期沙棘和其他果樹一樣分為休眠和生長兩大修剪期。
冬剪,使春芽萌動,集中利用貯藏養(yǎng)分,梢葉很快成為生長中心,時間比較集中,其他器官競爭不大。所以冬剪越重,貯藏養(yǎng)分供應越集中,越能促進新梢旺長,故稱“促長修剪”。從萌芽抽枝開始到落葉之間,所進行修剪均為生長期修剪,又稱夏剪。夏剪在一定程度上對營養(yǎng)生長都有削弱的作用,而對結果則有促進作用。故有“冬剪要枝,夏剪要果”的說法。
3.修剪方法
1、疏剪
及時對過密、過弱、枯干、焦梢、病蟲、不能利用的、徒長的、交叉枝等進行修剪。起到改善林冠內(nèi)透風透光條件,增強母枝勢力,積累養(yǎng)分的作用。
2、短截
剪去1年生枝稍的部分,促進抽枝,改變優(yōu)勢,促進局部,抑制徒長,以利早結果。
3、摘心
將新梢的嫩頂梢摘除,抑制生長,積累養(yǎng)分,有利枝條加粗生長,促進分枝,增加座果率。
4.嫁接繁殖技術
通過嫁接繁殖技術,達到改良現(xiàn)有品種,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和果實品質(zhì)的目的。
1、采集
接穗剪穗時間在早春樹液未流動之前,在良種樹上(良種繁育圃)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芽眼飽滿的枝條。接穗剪好后每50根1捆放在較低溫的洞內(nèi)或窖內(nèi)濕沙埋藏,經(jīng)常保持濕潤。
2、嫁接時間
嫁接最佳時間在4月中旬,一般在清明節(jié)后。腹接、劈接在砧木樹液開始流動未離皮之前進行,插皮嫁接一般在4月下旬進行。
3、砧木的選擇與管理
嫁接成活主要是接穗、砧木雙方的形成層和薄壁組織細胞一起分裂,形成愈傷組織,使接穗和砧木彼此生長在一起。砧木與接穗的親合力強,則嫁接成活率高。砧木在嫁接前3—4d要灌1次透水,有利于及時輸送水分和養(yǎng)分至接穗,提高嫁接成活率。
4、嫁接部位的選擇與嫁接方法
嫁接時首先要將砧木基部土壤撤掉,撤至砧木上層根部,在上層根部上方選擇通直光滑部位。注意要隨剪砧隨嫁接,剪砧口要平滑,不能撕傷表皮。其嫁接方法:一般采取腹接,對較粗的砧木用劈接或插皮接。嫁接技術要熟練,做到穩(wěn)、準、快,注意接口要用塑料條綁緊,以防止接口處水分蒸發(fā),提高嫁接成活率。
5、接后管理
注意除萌,嫁接后10d,嫁接部位以下會長出萌芽,要及時除萌,做到除早、除小,有利水分養(yǎng)分向接穗運輸;接穗生長到15cm以上時,可將培土撤掉,解除捆扎物,并保留1個生長健壯的枝條,剪掉其余枝條,然后培土至嫁接部位以上3—5cm。嫁接繁殖技術是快速推廣新品種和改造低產(chǎn)沙棘,提高天然沙棘林分質(zhì)量和果實品質(zhì)的重要方法,為陜西省低產(chǎn)沙棘林的改造,更好發(fā)展和利用好沙棘資源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
沙棘是集藥用、水保于一身的優(yōu)良灌木樹種,開展沙棘低產(chǎn)林改造是十分迫切的任務。沙棘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增產(chǎn)效果十分明顯,增產(chǎn)幅度達3—6倍,生產(chǎn)技術組織簡單,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于大面積推廣。沙棘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沙棘產(chǎn)業(yè)發(fā)展,變資源優(yōu)勢為產(chǎn)業(yè)優(yōu)勢,對實現(xiàn)沙棘資源規(guī)范經(jīng)營、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有利于解決沙棘分布區(qū)人民生產(chǎn)生活習慣,改善他們的經(jīng)濟狀況,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信息來源:本溪農(nóng)網(wǎng))
 

以上內(nèi)容出自http://www.minqin.cn/bbs/dispbbs.asp?boardid=14&id=


  • 上一篇:沙棘果渣在畜牧業(yè)上的應用
  • 下一篇:沙棘油驅(qū)病實例